返回首页

登录 / 注册

网站地图

广告 广告

• 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资讯 > 新闻资讯 > 物流头条 >正文
  • 阅读量

  • 收藏
  • 480
  • 分享

性骚扰乘客之后大放厥词 货拉拉司机何以嚣张至此

  近日,一则有关“货拉拉约炮门”的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,讲的是某货拉拉司机在送货后,屡次对女客户进行公然性骚扰,甚至做出上门堵截强迫单身姑娘的闹剧,事后还还无悔改,反而大放“我们货拉拉司机都这样”之类的厥词并且辱骂当事人。此事一经发帖公布,立刻点击量迅速破万,引起众多网友的感同身受的怒火。




  据了解,乘客方在收到骚扰后并没有直接选择报警,而是先向货拉拉平台客服投诉,要求客服留下联系方系,而平台方则表示,没有权利加客户微信。尽管一连三四天天天投诉,但货拉拉公司方面一直没有给出回复,只是使出一招拖字决,让人平添气愤。


  既然乘客已经报警,自然会有警方来妥善处理该事件,可联系前几天的乘客遇害案,不免让人心中戚戚。


  明明滴滴顺风车事件一波未平,可货拉拉司机此事却一波又起。网约平台的安全质量似乎成了“面子工程”,看似存在,实则纸糊一般,都不用使劲,轻轻一戳就能打破。是谁给了司机们这个胆子,又是谁不愿积极处理矛盾,种种问题,值得让人深思。


  三方原因导致后果

  司机质量层次不齐,难免会出现不愉快事件

  事实上,在网约平台的历史上,这已经不是大众所知的第一例恶性案件,甚至前十都排不上。


  根据南方周末的有关统计,过去4年里,媒体公开报道及有关部门如法院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、性骚扰事件,至少有50起,几乎每个月都有。


  在50个案例中,有2起故意杀人案、19起强奸案、9起强制猥亵案、5起行政处罚案件、15起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,涉及50名司机,53名被害人均为女性。


  当然,我们怀着最悲观的态度去看,人心本恶,滴滴平台上的司机鱼龙混杂,自然不会都是圣人,有人行凶在所难免。可也有句话叫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”,若是真的知错,为什么这种事情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呢?


  平台逐利取量舍质,身在局中怎可置身事外

  据悉,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的货拉拉客服在昨夜找上乘客家属,要求私下解决,不要找媒体曝光。这种由消极避事到只求息事宁人的作态未免有些太过功利,平台已经身在局中,又怎么可能,怎么可以置身事外呢?


  无独有偶,据北京青年报报道,在滴滴惨案的前一天,一位来自乐清的林女士曾坐过犯罪嫌疑人的车,从乐清虹桥到翁垟,司机将其带至偏僻处图谋不轨。林女士随后将此事投诉至滴滴平台,但截至在女孩受害案发都没有收到相关反馈和处理结果。

  平台此举无非是避免涉及自身利益,又或者根本就不重视,不落实保障乘客安全这件事。滴滴司机的来自于众生百态,什么样的人都有,只取量舍质,保全看得见的经济利益,看不见的,名誉,民心又该如何维护。


  在笔者看来,加强一线客服危机意识,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障制度,提高司机准入门槛,努力做到不杀错,不放过,才是明智之举。至少,样子得摆出来不是,面子功夫都不做一做,哄谁呢?


  乘客网约忽略风险,忘记使用工具保护自己

  说是只有千日做贼,哪有千日防贼,可若是连“君子锁”都不挂一把,未免就有些太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了。


  据了解,在“货拉拉”一事中,司机要求女乘客在平台上取消订单,使用面对面支付,而女乘客事后想来,猜到司机正是怕后来进行的骚扰行为,引来乘客投诉,所以故意这样。但是乘客能够使用的工具根本不只有向客服投诉一种,直接报警,就不会有后面近一个月的东躲西藏了。


  而在滴滴事件之前,滴滴平台更是上线了紧急联系人服务,只不过被大部分用户所忽略。


  出门在外,得留一个心眼,好好保护自己才是。




  网约平台矛盾何解

  无可否认,网约车为人们提供了出行便利,对城市的交通压力起到缓解作用,但其安全问题也一直遭到质疑。在此案发生之前,社会上就曾对网约车的安全问题有过一次广泛讨论。


  香颂资本执行董沈萌指出:“对于网约车C2C的模式,在国外,受害者有比较完善的法律维权渠道以及方法。受害者即便是受到了伤害,他也可以能够更好、更高效地去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在国内,受害者始终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。国内没有一个相应的处罚约束机制,能够让它警醒,让它改善,不然也不会110天发生两起恶性事件。”


  司机不要惹事,乘客不要怕事,平台不要听故事。绥靖求得一时的平安,毫不作为只求侥幸一次的散漫,都是未来滔天恶果的诱因,等啊熬啊,等来的可能是是乘客,是司机,也是平台的一世苦果。